6月20日至26日,公司党委组织到井冈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党性锻炼培训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时间虽然短暂,但感触颇深。井冈山之行不仅锤炼了党性,纯洁了心灵,更坚定了我们的革命理想信念。
开班仪式上,井冈山党校陈刚校长给我们讲授了《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简要介绍了井冈山的相关情况,之后我公司党委张书记作了讲话,在感谢之余,也向我们提出希望和要求。宣誓、敬礼、脱帽、肃立,齐唱国歌……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拉开了此次体验式学习的序幕。
这次培训开设了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激情唱红歌,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座“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的认识,正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处于最低潮的时候做出了引兵进冈的正确决策,创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井冈山斗争虽然只有两年零四个月,但具有非同凡响的深远历史意义,当年红军战士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井冈山人民不惜一切支援革命的忘我精神,具有永恒价值。通过井冈山之行,让我加深了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
井冈山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都经受了血与火的残酷洗礼。袁文才、王佐两位烈士的后代和我们互动交流,特别是曾志烈士之孙给我们讲曾志烈士的生活点滴故事,其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高风亮节和高尚品格,让我们不禁热泪盈眶,当我们在革命烈士陵园前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时;当我们肃立在承载48000多无名烈士忠魂的无名碑前,我思绪万千,眼前的一切似乎把我带回了当年红军那浴血奋战的年代,使我们看到了红军将士为革命胜利而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
井冈山让我们震撼的不仅仅是毛泽东、朱德这些伟人和他们傲世的的功勋,更有众多不曾被我们熟知或者已经逐渐淡忘的名字让我们唏嘘不已:张子清、王尔琢、宛希先、袁文才、王佐、伍若兰、贺子珍、曾志……甚至是很多还来不及留下姓名就已经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井冈英雄,一个个鲜活地走进了我们心里。他们或出身绿林,或毕业黄埔,或源自田间,或来于名校,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井冈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的路途中,我陷入了沉思。当年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那么多的热血青年加入到救国救民的斗争中去,那样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抛头颅,洒热血,死不足惜?又是什么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畏艰辛矢志不渝地开辟一条新中国的道路?那些有志青年,如毛泽东,朱德,曾志等,他们本家境富裕、条件优越,生活无忧无虑,但是他们却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加入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我从毛泽东在井冈山所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在农村是否能存在和发展?革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的斗争,而且找到了革命的规律。他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科学地阐述了在敌人四面包围的情况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决了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的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一系列问题。毛泽东通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初步解答了在当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如何取得革命胜利的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斗志驱使他们致力于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从而走向胜利。
井冈山之行让我实实在在得到了精神的洗礼和意志的磨练,同时也对井冈山精神有了切身的感受。井冈山精神是什么?井冈山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是今天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具备的品质。学习井冈山精神,更重要的是实践井冈山精神,一次学习,终身受益,我们要把学习弘扬井冈山精神作为党性修养、作风建设的终身课题,牢记党和人民的希望和重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井冈山的精神时刻激励自己,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自强不息,居安思危。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无愧于历史与时代赋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