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院儿里有一个老头儿,平时跟他没什么接触,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过。
我们院儿里还有大片的空地,闲着没事儿的老头儿老太太们都各自分划了界区,整成了各自的小“自留地”,每到耕种的时节,就会看到他们在 “地里”忙活。我看到身影最多的,就是这个老头,大概有七、八年了,或许十年也不止。
老头儿比较瘦小,黑黑的脸上长满了老年斑,走路时好背着手,佝偻着腰,喜欢戴一顶浅色的宽边儿遮阳帽,着深色便装,时常见他在院儿里慢慢的踱着小方步。这不,临近清明,我又看到他收拾起自己这片“自留地”了。
说到种地,他是最能坚持的一个。其他种地的老头儿老太太们或许是觉得累了,或许是跟随儿女搬到了别处,“自留地”也都渐次的荒芜了。唯独这个老头儿,年年岁岁如此。
中午吃完饭,我走在院子里,阳光很好,照的人很是舒坦。老头儿在不远处忙活着,弯着腰,一镐一镐的整理着那片属于他的土地。我慢慢走了过去。老头儿抬头看了看我,没说话,又自顾自的忙活起来。
地不算多,也就一分左右,被老头儿整理的井井有条。最东边的几圻地里还盖着薄膜,嫩嫩的幼苗已经破膜而出,我不认识,遂喊了一声:“大爷,您这边种的什么菜啊?”老头儿直了直腰,说:“那是土豆!”
我“哦”了一声,算是跟老头儿搭上话了。
中间的圻比较窄,种的大蒜,我认得。颜色绿的可人,生机勃勃的向上挺着,老头儿说:“今年种的大蒜长得还可以,估计都得有小拳头那么大。”老头儿喜滋滋的朝这边看着,很是为大蒜的长势骄傲呢。
我走近老头儿正在整理的土地,地里拉着一条细细的绳,老头儿又开始一镐一镐的沿着细绳修整着,说是给地里浇水修的水渠。
“大爷,您要在这里种什么啊?”
“种花生吧!去年种的大豆,都死了,今年种点花生试试。”
“种点蔬菜应该好收获吧?”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啥都行!”
老头儿笑了。是那么从容、那么自得其乐。不为付出了劳动却没等到收获而伤心,也没想去探寻个究竟,而是想着换次播种,看看到秋天能否换来果实。多么平和的心境。我就那么静静地看着他,一镐一镐的把镐头伸进地里,再把地里的土翻上来。
忽然想到范仲淹的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界的好事而兴高采烈,也不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头丧气。
徐志摩也曾说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认为,与命无关,他们是教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周身的事物。无论外界或自我有何种悲喜起伏,都要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不因外界的纷扰而放弃自己追逐的梦想。
我忽的明白了,老头儿种的不是地,种的是心情。或许他就是图个老有所乐吧。